会员中心 | 我的收藏夹 | 网上商城
订购热线: 400-6000-668
  首 页 繁体    English
  快速搜索
会员登录
Email:
密码:
  
珍珠品种
海水珍珠
淡水珍珠
大溪地黑珍珠
南洋白、金珠
珍珠首饰
项 链
手 链
戒 指
耳 环
吊 坠
其 他
珍珠半成品
裸 珠
串 链
扣子及配件
K金系列
925银系列
其 他
热销产品
客服中心
服务内容
品质保证
鉴定证书
包装贺卡
珍珠顾问
帮助中心
首页 > 珍珠文化 > 正文内容

七、珍珠形成

七、珍珠形成

1、养殖珍珠的过程
◎关于珍珠的数据
◎珍珠的养殖过程

2、珍珠如何形成
珍珠诞生
珍珠的定义
珍珠的形成及过程
养殖珍珠是天然的吗?

珍珠形成 

1、一颗珍珠的成长时间:
育苗:2.5-3年左右------珠母贝成熟
植核后:2-3年左右------珍珠长成,约5mm-7mm
其中,珍珠质每天分泌3-5次,每次分泌覆盖的厚度仅0.3μm, 养殖一年的珍珠层厚度只有0.3mm左右,要长到1mm厚,就需要大约3年,才能长成宝石级的珍珠。换句话说,养殖三年,就有上千层的珍珠质。

2、在所有养殖的海水珍珠里面,能做珠宝首饰的仅仅占10%-15%,另外30%左右可以作为工艺首饰用,剩余的50%以上只能作为化妆品和药用。

3、在1000颗统珠中(刚采收上来,未进行任何分类的珍珠称为统珠),最终被挑选出来做珍珠项链的:一等品,约2条;二等品,约8条;三等品,约15条。
4、每一公斤珍珠约可以串22条珍珠项链;每条项链标准长度约为41cm。
5、在1,000颗统珠中,直径达到7mm以上、精圆、光泽绚丽、柔美、毫无瑕疵的完美级珍珠,或称AAA级珍珠凤毛麟角,有时甚至只有不到10颗;而稍逊者,即AAB级的也不会超过30-50颗.

 
珍珠的养殖过程

        养殖珍珠是根据贝类自然生长的规律和成珠原理,运用人工技术,在天然水域中培育而成的珍珠,又称“人工养殖珍珠”,简称“养珠”。

珍珠养殖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

1
、培育珠母
        又称“养殖珠母”或“培育珠苗”,即培养适于珍珠的生长和最后形成所需的种种软体动物。
        现今世界上可以养殖珍珠的软体动物约有30多钟,其中海产的珍珠贝类有马氏珠母贝、白蝶珠母贝、黑碟珠母贝、企鹅珠母贝、解氏珠母贝等;淡水产的蚌类有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珠母珍珠蚌、背瘤丽蚌、池碟蚌等。
        母贝的来源有两个:野生软体动物、由采集获得。
        在采集季节,人们潜入1--10深的海底采集,继而送到珍珠养殖场,将他们分散在未被其他软体动物占用的浅基底上。在早秋时完成,至次年春天挑选之前,它们不会被打扰。但其中你只有那些健康的软体动物才可能接纳外套膜,进而用于人工养殖珍珠的生产。人工孵化育苗,饲养软体动物,由人工方法获得。
        原来,自由游泳的软体动物的幼虫对光很敏感,它们在水下物体上固着和稳定于海底之前总是要寻找黑暗之处。为了获得和培育它们,人们研究和设计出了长84厘米、宽50厘米、高20厘米,用金属丝制作的笼子,每个笼子里还有几个用丝网制成的隔板。然后,用煤膏、水泥与沙子的混合物涂于其上,使其表面变得粗糙。再用小黑板固定在笼子的四周和底面,使之变成暗区。这样,即可以引诱软体动物的幼虫前来定居。
        将笼子悬挂在水面以下约六米的深处,其产卵期是7--9月。至11月即可将笼子从水里提取出来,这时便会发现卵的数目竟高达7000—10000个。与此同时,将它们从收集笼转移到饲养笼。待软体动物大约一岁、壳的直径长到约2.5厘米时,可将它们分布在基底相当粗糙的水域里进行养殖。约两年以后,即第三年的夏天,即可将软体动物收集上来。经过挑选,符合质量要求的就用于插入珠母核。如果贝壳外面附生有其他生物体,就必须立即除去,尺寸不足者可以送回去再生长一年。那种变形厉害或太老的就只能抛弃。无疑,养殖软体动物的水域环境必须是阴暗、干净、温度适宜、无杂物、无有害生物。

2
、植入种核
        简称“插核”,即把种核植入珠母贝内,以便形成珍珠。
        这是人工养珠的关键步骤。种核一般由贝壳制成,具有良好的磨圆度,直径约5--7毫米,它决定着养殖珍珠的大小。优质种核既备,就要采用各种方法(如插进竹簯)使珠母贝的贝壳微微张开双瓣。然后使用手术工具将种植核植入母贝的外套膜内,快速完成后放入笼中让其休养。这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手艺活,一般生手需要实践一年左右才能成为熟手,而且以女性为宜。

3
、长成珍珠
        已被植入种核的珠母贝需要放入悬在笼子上的特殊筏子里,筏子则锚固在加防的环境变化小的平静水域中。时间最好选在每年三四月,因为这时水温最适宜于珠母贝的外套膜伤口愈合。2--3周之后,种核开始接受珠母贝分泌的珍珠质,进而形成珍珠。再过一段时间(累计4—6周)需要检查珍珠层的发育情况,清除那些未能经受住考验的珠母贝和附生在贝壳上的一些小生物,以确保其健康。然后将其装入新笼子和转移到固定的养珠场,从筏子上悬至水深2—3米处。在以后大约三年半时间里,让它们始终保持不受干扰和正常生长的状态。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养殖者仍要及时地检查是否有海藻、杂物等附于外壳上,并适时地进行处理。
        养殖珍珠除必须防珠母贝天敌、注意清除水中杂物等之外,还最怕引起水温突变和“赤潮”所造成的宿主软体动物死亡。因此,珍珠养殖是一项很艰苦的事业。一般珠母贝的成活率为50%,在此比例范围内能够成珠者仅有40%。其中生长的圆度很好、质地坚韧、色泽艳丽者不过5%,显然这5%的上等养殖珍珠也就成了瑰宝。

4
、珍珠的采收 

收获时间:
        一般在年末至翌年初,即11月至翌年的2月。高温季节一般不收珠,因为在气温高的时候珍珠质沉淀快、质地松,珍珠表面往往蒙上一层白色的物质,光泽暗淡,质量不好。而在冬季或低温条件下,珍珠贝分泌珍珠质速度缓慢,珍珠质表层比较细致、光滑,光泽较好,因此是采收珍珠的最好时间。
        收珠方法是按工作人员前后顺序排列进行的,收完一个再收下一个,顺序类推。从海里取出珠贝后,用开贝刀从腹缘开口处插入贝体内,用力割断闭壳肌,露出软体部分,用镊子或刀子轻轻地插入育珠囊,小心地从囊中取出珍珠。

珍珠收获后的处理与保存:
        刚收获的珍珠,因为表面附有海水、体液和污物等,如果放置过久,珍珠表面的胶质状碳酸钙和有机质就会发生,珍珠质会变暗,会氧化变质,影响质量。因此,采收之后应及时进行处理。
 
2珍珠如何形成

珍珠诞生

探索自然界的一种奥妙
        珍珠是由蛤、蚌等双贝类的生物通过外套膜分泌珍珠质而构成的,位于最里面的珍珠层有着与珍珠类似的光泽。
        一颗天然珍珠的形成近乎一件奇迹:当蚌壳张开呼吸的时候,如果恰好有沙粒或气泡等异物进入蛤、蚌内,处在了外套膜与贝壳中间,没办法把它排出来,沙粒等异物就会不断刺激该处的外套膜(这就象眼睛里进了沙子,眼睛感到不舒服,就不断分泌眼泪来试图适应它),外套膜的上皮组织就会赶快分泌出珍珠质来把它包围起来,形成珍珠囊,包了一层又一层,久而久之,就在沙粒等异物外面包上一层厚厚的珍珠质,于是就形成了一粒粒漂亮的珍珠。
        自然形成的珍珠非常贵重,量非常少,不能满足需要,所以人们就运用了自然成珠的原理,开发了人工养殖珍珠事业。
        珍珠的形成根据珍珠的种类分为天然珍珠的形成、淡水养殖珍珠(无核)的形成和海水养殖珍珠(有核)的形成。它们形成的步骤分别如下:

天然珍珠:
细小异物侵入-成型-人工采捕
淡水养殖珍珠(无核):外套膜-植核-成型-人工采捕
海水养殖珍珠(有核):母壳磨的小球-植核-成型-人工采捕

注:成型阶段就是母贝的外套膜受到刺激分泌出珍珠质将异物一层一层包裹起来形成珍珠。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工采捕阶段打开母贝取出珍珠,母贝常常会在这一过程中受伤或者死亡。

珍珠的定义

        早在十七世纪之前,最为广泛的说法是珍珠的组成要素为晨露,人们传说贝类会定期浮出海面,打开贝壳吸饮一滴晨露,经过一段时日,便在体内生成闪光晶莹的珍珠,在这里气候是影响珍珠品质优劣的关键。当贝类露出水面时,若雨滴进入贝体内形成珍珠,便会暗淡、污浊,假若晴空万里,则珍珠白洁、完美并显现七彩珠光。当遭遇雷电,贝类便会迅速关闭两扇外壳,就不可能形成珍珠了。
 
        到了大概1600年,Anselmus de Boot开始注意到珍珠与贝壳在结构外观的雷同,然而大约过了百年之后,才有研究人员切开珍珠,实际与贝壳比较,后经由法国科学家Rene Reaumur将其切成薄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珍珠是由类似贝壳结构的物质,一层层集中组成的。1671年,科学家认为珍珠的形成是由沙子意外进入贝类软体动物体内,软体动物受沙子刺激产生不适便形成珍珠。珍珠是大海的恩赐,是大自然的一种“意外”。 

        但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珍珠是不可能生产制作出来的。
        然而,经过人们长期的摸索这种“意外”,便探索出其形成原因并将这一原理付诸实践,特意将一颗圆核物或小肉片植入某些特定的贝类体内,人为地使其产生珍珠,于是就有了珍珠的人工养殖。到了1893 年,长久梦想终成真,当时 MIKIMOTO 的创办人 Kokichi Mikimoto御木本幸吉先生成功生产出世界上第一颗养殖珍珠。 

        到了已经过去三个世纪的二十世纪,珍珠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清一色的人工养殖珍珠取代了天然野生珍珠。通过二十世纪养殖珍珠的实践,彻底地解决了珍珠的形成问题。现在已有大量证据和充分的理由说明珍珠的形成是珍珠贝(蚌)受外来物刺激后,分泌出珍珠质,一层层包裹外来物的结果。 
        珍珠形成的问题解决了,什么是珍珠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珍珠的定义如下:珍珠是活在珍珠贝内形成的球状或半球状(或多少有点变形)的东西,是新陈代谢的产物,而它的外观能见部分是珍珠质。由此可见,珍珠是地球上唯一有生命的宝石。 
        这个定义对珍珠形成的位置、养育珍珠的母体和珍珠形状等作了严格的规定。其中“新陈代谢”这个过程是关键的。从而也就把真假珍珠区别开来了。同时也指出养殖珍珠与天然珍珠都是真珍珠。除此以外的“珍珠”,包括人工仿制珍珠,都是假珍珠。定义中说的珍珠质,是指珍珠母贝分泌出来的物质,它具有显著的薄层,这种薄层十分稀薄,只能以微米来衡量,不同品种的珍珠质层,其厚薄不尽相等,从0.38mm到1mm。不同气候的海域湿度不同,分泌珍珠质次数也不一致,一般每天分泌2~4次,每次分泌珍珠质厚0.3μm以上。养殖一年的珍珠层厚度只有0.3mm左右,要长到1mm厚,就需要大约3年,才能长成宝石级的珍珠。换句话说,养殖三年,就有上千层的珍珠质。 

        珍珠的养殖是一门严密细致讲究科学的学问,从选贝、育苗,从幼贝苗-中贝-大贝-植核-育珠,有一套完整的操作程序和技术标准,要养大一个珠母贝,正常的养殖时间要21个月,至少也要18个月。养殖珍珠,气候、水质环境等因素重要,但关键是植核技术,植核成败与否,不但对珍珠贝类的成活率,而且对珠层形成的时间、质量均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植核成功,少则三年便可收获珍珠了。

 
珍珠的形成及过程

珍珠(PEARL)
        珍珠是一种有机物宝石,其形成完全是来自生物体,它的诞生是来自一种水栖动物的产物。有别于那些挖掘自地底层中的矿物(我们称之为无机物)。
        珍珠是来自一种水栖动物的产物,称之为「软件动物」(mollusk)。珍珠生产于珠蚌内,因为有异物进入蚌的外套膜内,蚌本身受到刺激,却又无法将它排除时,便分泌碳酸钙与真珠母将它包覆,每天分泌约3-4次,每次覆盖涂满的厚度仅0.5微米,需2-5年的时间,才能长成宝石级质量的珍珠。
        母蚌自海水中吸收钙质,并用来制造珍珠层,海水珍珠吸收海洋微量元素,珍珠氨基酸、牛磺酸(调节中枢神经及内分泌,助睡安眠)、碳酸钙和角壳蛋白,还有少量的金属元素,还含有对人体免疫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的有机硒元素。其中角壳蛋白含有人体能合成和不能合成的单元氨基酸,及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改善肤质、促进新陈代谢)、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等。另外还含有38.8%的钙 (Ca)以及微量元素,如镁(Mg)、锌(Zn)、硒(Se)、锗(Ge)等,以及小分子多肽。
        珍珠中富含独特的抗衰老因子-卟啉类、抗氧化剂-硒元素。
        珍珠中含有丰富的高级脂肪醇,易被人体表皮细胞吸收。
        海洋中绝大部分珍贵的微量元素,以及人体需要的营养份,多浓缩在一颗珍珠里面。
        均匀规则的珍珠,就是宝石市场的新宠;而不规则的珍珠,则是中药市场的高级药材。
        珍珠的色泽一方面由珍珠表面和内部的光反射和光干涉而产生,另外还与珍珠含有的各种色素和金属元素的本体色有关。经光谱分析法发现,金黄色、奶油色珍珠含有较多的铜和银;肉色和粉红色珍珠内含钠、锌较多;白色和粉红色珍珠中含锰较多。因此,珍珠的颜色和光泽可分为白色系统、粉红色系统、黄色系统、蓝色系统。正圆形的珍珠色泽是从球面发出的,它的色泽不但随光源的种类、强弱和背景的差异而不同,而且随光源和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变化。
        由此可见,珍珠的颜色与水域中的化学成分和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水域不同或育珠蚌的垂放深度不同,珍珠的颜色也不同。随着蚌的年龄的增长颜色略有加深,但色泽的系统变异不大。此外,珍珠的颜色与育珠蚌本身也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主要的。蚌的壳色为黄色,育出的珠就以黄色系统为主,但同时可能还出现其它各种颜色,这可能是同时吸收了水域中的金属元素所致。
 
养殖珍珠是天然的吗?

        所有的顾客在购买产品时,都会下意识地问“这个产品是天然的吗?”,对于美丽的珍珠,顾客有时也会问道“你们的珍珠是天然的吗?”许多业者对于这个问题,往往可能会支支吾吾,也说不清楚。其实,珍珠美人在这里要说,应该大大方方地回答“我们的珍珠是天然的养殖珍珠,并非野生珍珠。”因为随着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野生的自然资源日益减少(注意:是有生命力的自然资源,其生长过程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已经满足不了人类商业流通的需要,而且价格也是极为高昂的。珍珠就是这样,从十四五世纪西方辉煌的“珍珠时代”、中国从秦汉到元明的朝廷专门监管采捕阶段以后,到了十九世纪末,全世界的野生珍珠日益枯竭,养殖珍珠应运而生。 

        顾客注重珍珠的天然,无非是出于品质上的考虑;
        由珍珠形成的过程可以看出,天然珍珠和养殖珍珠除了在最初植核阶段有所不同外,其他的形成过程,以及生长环境是完全相同的;打个比方,人类植树,就类似于“养殖”和“野生”的关系,树木的生长过程和野生、随机的生长机制是一样的;
换句话说,人工养殖珍珠只是使用技术手段加快了珍珠的形成过程,对珍珠的品质并无多大影响;
        另外,由于天然珍珠过于稀少,采捕困难,使得价值十分昂贵,而且由于生长环境不稳定,外部品质往往没有养殖珍珠好。
上一篇:八、珍珠保养、保健    下一篇:六、珍珠鉴赏
  评论留言 >>
了解珍珠
  保养 光泽  
  表皮 形状  
  规格
颜色  
佩戴知识
珍珠文化
珍珠文化
 
 联系我们
info@pearlcn.com
Tel:0755-25471800
 关于我们
深圳经营总部
广州体验店
 关于媒体
参展资讯
龙之资讯
 金价汇率
实时金价
实时汇率
订阅产品信息
请输入你的Email地址:

  

网安   企业身份认证 阿里巴巴诚信通会员 阿里巴巴(龙之珍珠) 网警

Copyright (C) 2008-2010 Dragon’s Pearl.All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35879号

公司名称:深圳龙之珍珠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贝丽南路金丽国际珠宝交易中心2C008号  P.C:518020